乡村振兴 特色农业 军民共建 城市发展 中国韵律 经济论坛 爱心连线 双招双引 环球资讯 中医中药 一带一路 文旅康养 县域经济 产业政策 应急救援 区域经济 部委动态 名家书画 影视娱乐 武术.体育 艺术.收藏 人文风俗 非遗传承 中外文化 名模台秀 文化文艺 创新.创业 老人康养 商企策划 中国汽车 红色文化 党团建设 数字生活 社会与法 姓氏文化 智慧工匠 品牌中国 商界精英 上市公司 营商环境 企业展秀 企业与法 安全生产 公益人物 财经人物 科技人物 热点追踪 网民优评 生态中国 图片 视频 名人访谈 直播 校园风采
丰收节里话振兴:南召县绘就现代农业新图景

新闻·产经资讯2025-09-26 09:41 来源:孙中宝 浏览量:335166

新闻·产经资讯河南南阳讯(特约记者:孙中宝 )金秋时节的南召县,恒利康生物科技产业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石磨香油、艾草制品、蚕丝被、菌菇、蜂蜜、植物酵素等各类农产品琳琅满目,近五十家农业企业、合作社带来的三百多种农副特产整齐陈列。这些从田间地头走出的“土疙瘩”,经过精心打造,已成为包装精美、品质优良的特色商品,共同绘就了一幅绚烂的乡村振兴丰收图景。

 

9月23日,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乡村振兴产需对接”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专场活动在这里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场农产品的集中展示,更是一个推动产销衔接、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平台,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次活动是南召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切实举措,旨在搭建起农产品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高效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南召县始终把巩固脱贫成果、培育乡村特色产业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202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实现55亿元,同比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755.7元,增长8%。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达14%,超额完成“两个高于”目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方面,南召县以“固本强基”八大清零行动为牵引,持续优化“5+2”精准联动监测机制。全年累计动态排查预警信息3万余条,新识别监测对象2528户8041人,其中已消除风险1206户3958人。同时,整合涉农资金2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153个,覆盖产业扶持、就业促进、基础设施补短板等多个方面,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帮扶、兜底保障”三重机制,有力保障了脱贫群众收入的持续增长。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南召县立足资源禀赋,持续优化“1+3+N”产业布局,重点培育柞蚕、食用菌、中药材、畜牧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拓展农文旅融合、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推动产业链整体提升,全县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成果显著。依托山区生态优势,南召持续做强柞蚕产业,全县柞蚕养殖基地规模已达10万亩,年放养蚕籽4000斤,产茧100万斤,产值约4000万元。香菇种植规模稳定在8000万袋,年产值达8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58万亩,年产量1000万公斤,产值10亿元。畜牧业方面,成功创建2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肉蛋奶总产量4.5万吨,产值10亿元。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也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全县拥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市级17家,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家庭农场48家。金融机构为各类农业主体发放贷款1945万元,累计培育省市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42个,完成有机产品认证9个、绿色食品认证14个。18.3万亩认证农产品年产量达8万吨,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围绕产业提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南召县强化龙头企业引领,推动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在柞蚕产业方面,积极推进现代化养殖园区建设,探索“蚕光互补”等创新模式。食用菌产业不断扩大“南召柞木香菇”种植规模,并与省农科院联合发布《河南省香菇富硒化生产技术规程》,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与品牌公信力。中医药产业方面,持续打造“南召辛夷”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溯源平台,与华润三九医药合作推广“委托种植+订单收购”模式,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

 

此外,南召还依托五朵山、鸭河口库区等优质生态资源,规划建设3个和美乡村先导区,积极发展康养民宿、滨水休闲、生态研学等多元业态。农村电商体系不断完善,以康信公司为代表的本地企业积极搭建农产品信息平台,打通从产地到市场的直供通道。全县还建立起覆盖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通过设立产业服务专班,提供技术、物流、金融等一站式支持,真正让企业放心经营、农户安心生产。

“南农业特色鲜明、基础扎实、环境优越,正处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阶段。”副县长赵伟在活动中表示,将以此次丰收节为契机,持续优化产业生态,加大政策支持,提升服务效能,与各方携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汇聚更强劲动能。

责任编辑:朱文艳

审     核:马荫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