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权威组织的统计,德国大 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并以此走上工作岗位。正是通过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 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初中毕业生,是国家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德国职业教育有两种,一种是全日制职业教育,另一种为双元制职业教育,其中后者占主导。双元制教育是一种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职教思想结合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教模式,企业为“一元”,学校为 另“一元”。双元制职业教育录取过程是学生先同企业签订学徒合同,然后根据学徒的职业,再到相应的学校报到学习,受教育者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实际的生产岗位和培训中心接受职业技能及相关工艺知识的培训,又以“学生”身份在学校接受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教育。其显著特征是:私人经营的企业与主要由国家开办的职业学校合作办学,而且企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两个学习地点:企业 和职业学校;学生与学徒两种身份:在企业他们是学徒,而在职业学校他们则是学生;实践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两种考核:考核分为中间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内容上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工位上的合格技工。
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会负责。
项目方成立于2006年,总部在柏林,在德国行政法院登记 注册,取得德国外交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双认证。项目方致力于把德国最有实力的企业、院校、技术以及解决方案,与世界各国进行商业对接。其核心成员包括德国原政府高官、市长以及顶级科技人员和有实力的企业家、教育家、科学 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原德国驻中国大使馆商务参赞等。项目方重点业务是把德国的先进技术、高科技、尤其是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和医疗科技等引进中国, 推动中德项目合作、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在德国,项目方与德国的职业院校和德国的培训企业都有着很好的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中国,项目方愿意为中国的职业院校在实践方 面提供非常有意义的帮助和建议,同时可以协助共同成立中德国际职业教育学院,把德国的可借鉴的、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引进中国,为中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1、合作办院;
2、租赁校舍;
3、投资办院。
具体模式及相关事宜,以一事一议方式并经沟通洽商后确定。
1、提供已被国家批准的职业教育学(院)校资质;
2、提供学校简介和生源现状;
3、提供院校现有专业的受欢迎度和准就业比例;
4、提供院校有能力与当地大企业对接签约输送准培训就业生 的计划报告;
5、项目方按照中国院校提供的报告和需求匹配德方资源并洽谈;
6、中德双方共同成立中德国际职业学院;
中德双方就具体事宜进行实质性规划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