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产经资讯陕西讯:5月27日上午,大雨滂沱,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正式入驻位于西安沣东新城的惠森农业发展园,该院部分专家学者、书法家会集在惠森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围绕“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美,什么是书法美”,举行了一场精彩、别致、高水平的美学研讨会,这也是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2023年举办的首场美学论坛。
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和书法家有:资深媒体人、阳光报副总编、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艺术顾问韩文韬,著名文学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艺术顾问李星,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艺术顾问赵永泰,著名文化学者、陕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艺术顾问张新生,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院长李元博,著名诗歌散文作家、西安市委原副秘书长兼政研室主任、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艺术顾问宋毓文,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艺术顾问薛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研究员王随兵,诗人、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刘信良,青年装帧设计师杨锦波,书法家朱西安、李亚龙等。
西安惠森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冬青,惠森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副校长马莉,西安惠森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乾坤出席了美学研讨会。研讨会由李元博主持。整个研讨会围绕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美,什么是书法美展开。
"美是什么?哲人说美是一种感性我却认为美是眼睛发现了异常,
诗人说美是一种境界我却觉得美是热血在心中流淌,
隐者说美是一种修行我却要说美是寺庙钟声在回荡,
美是一缕缕阳光洒落在山林间照耀在大地上让万物都能茁壮成长,
美是闪烁的星光挂在夜空当中照亮夜行路上使行人心中充满希望…..美是动人的诗歌吟出生命真谛唱响心中希望续写美好的人生篇章"(全文见5月26日《今日头条》)
著名诗歌、散文作家宋毓文,以诗论美,拉开了研讨会的序幕。他的基本观点是美在人间,没有固定的模样,但它能够让生命"充满希望"。宋先生认为美是客观的,审美是主观的。
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张新生说:"最近看到一段有关艺术功用的言论,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艺术有用吗?没有用。但正是这些无用的东西,比如哲学、比如神学、比如文学、比如艺术,让人之为人成为可能。就象庄子说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我们人类,就是靠这些务虚的东西,靠这些无用的东西,才和其它物种有了本质上的区别,才产生了璀璨的文明。
“艺术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化石。如果没有艺术,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将黯然失色,人类古代文明的成就太多需要通过文明的载体,通过青铜器,通过青铜器上的钟鼎文、通过金字塔,通过神殿穿越浩渺的时空,传递到今人的面前。艺术的产生甚至早于文字,通常我们所说的文明三要素之一的文字。
人是意义的动物,和其它动物比起来,人类除了需要满足生存的需求,还需要满足精神的追求,属灵的追求,高品质的人生,要靠意义来支撑。
当心灵走入迷途,艺术就成为洪水中的方舟,沙漠中的清泉,成为风暴中最后的庇护所。我们很难想象没有艺术的人生,会是怎样的荒芜。艺术对人们精神的满足,对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对人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开拓,对人们心灵的慰藉,这些,才是艺术对人的意义所在。”
张新生接着说:"在我看来,关键时候,艺术能救命。木心先生当年就是靠艺术摆脱绝境的。
木心先生"文革"被捕入狱,他所有作品皆被焚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的生活,漫长而幽暗。他擅长美术,然没有画笔;他喜欢音乐,但没有钢琴。于是他用手绘的钢琴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先生说:有那么一种美,让你对这个世界恨不起来。
如今太多的人都愤世嫉俗——包括我在内。而当我看到木心先生的这段话时,整个人像是被电击中了!
其实,狱中的木心不仅摆脱了绝境,还活出了高质量的人生。
荷尔德林对于理想人生的描述是:
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人固然可以如此向往,但真的能够如此实践吗?
木心用其漫长的一生——活给你看。
钢琴家傅聪曾与央视记者有段对话:
傅聪:人世间有很多喜怒爱乐,只有音乐可以把七情六欲升华为美。
记者:那可以说音乐是你逃避现实世界的一个避难所吗?
傅聪:你可以这么说,实际上,音乐就是我的宗教。
其实,早在蔡元培当年在北大当校长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用美育来代替宗教!"
继而,由主持人李元博发言。什么是美?李元博的阐述可以归纳为这么三条:"一,美的内涵:美本质上是人的主观(人性)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赞赏、愉悦和满足的感受;美的反面就是丑。美,汉语的释义是头戴羊头的重要人物,是商代游牧民族领头人的取义。美是褒意词,最简单的意思就是好。二,美的外延:包括整个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两个大类;自然美指的是非人造的那种天然美;艺术美指的是人为的包括文学、戏剧、音乐、舞蹈、雕刻、绘画、书法、建筑等等艺术形式的美;人在自然的基础上的化妆、打扮和装饰形成的美,介乎自然美和艺术美,是两者"合作"的作品,介乎于两之间。三,美的社会价值。系统化的美学研究以及形成的理论和认知体系,是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素质的反映,因而也是衡量整个人类包括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明素质高低、优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美与真,善一起,构成了人类文明终极追求的价值体系:马克思所描绘的人类理想社会,即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这就是美的社会价值,也是目前全国从上到下为什么十分重视美学和美育的基本原因。"显然,李元博的语言方式和此前两位不同,他更着重于概念思维和逻辑推理,他所给出的是更为直白的意见。
书法家王随兵接着李元博发言谈到:"美,不仅是个好看不好看的事情,还直接关系到是与非等价值判断和事物朝哪个方向发展的大问题。关于书法“美与丑”的问題,争论了近30年,目前仍无定论,书法美的标准是什么?谁制定的标准能让大家认可?我不知道。但个人认为,书法美至少要符合三方面的要素:一是要有传统性。就是要有传统功力,一幅书法作品,要能看出处、渊源、基因,能看出出自哪一家或多家,或多种书体杂融。如果找不到出处,看不出传统的影子,那就是江湖杂耍。二是要有多样性。就是要丰富多彩,比如书法线条,要有帖的,还要有碑的,也有碑帖融合的;有柔的、曲的,也要有刚的、挺的线条。书法的结体、章法,也要变幻多姿、出乎意料!就象走进秦岭深处,有溪流、有悬崖、有森林、有草原,真正是美的风景。三是要有独特性。就是要有个人风貌,风格独特的东西才能有吸引力,才能使人印象深刻。就是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有发展,美的书法,不是一味模仿、写像,而是要融入个人情感,用心用情去创作,创作形式符合创作内容,抒情达意,传统理性和情感感性的高度结合,才能创作出美的书法作品。"
薛军说:"我作为一个书法家,书法学人,还是想侧重谈一谈书法美的问题。我认为书法美有四点:一、线条美(也叫点画美)。线条应符合各种传统美的基本标准,如典雅、浑厚、空灵等。二、结字美。结字美可归纳为十二个字:紧收中宫,左右对称,重心平稳。这个标准适合楷隶篆行诸多字体。三、墨法美。浓黑焦干,适合表现悲壮美之类的文字内容;涨湿重竭,适合表现活跃欢快之类的文字内容;黑干竭淡,适合表现空灵淡雅之类的文字内容。四、章法美。传统章法讲:字大款小,字古款今,四边留白,印不过三。同时讲起承转合,前后呼应,整幅字要贯气统一。"王随兵与薛军二位先生从不同的方面谈了书法美的"标准"问题,可以看出他们所揭示的不仅是真切的实践经验,但同时又赋予艺术美的普遍原则,甚至也包含着美的一般规律。
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赵永泰先生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此句赵先生曾作为大著《人类的三次危机》的结束语用过)。为什么呢?因为人类虽然经历了几十万年发展到今天的高科技现代文明,但是从牛顿到爱因斯坦、霍金,我们对宇宙的知识还不到百分之几,我们对美的认识也还不真正深刻,所以,我们还需要认真研究,尤其要在现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用推进科技发展的办法,从更高层面升华我们对美的认识"。
八十岁高龄的著名文学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先生发言说:"我听了大家发言,很激动,很敬佩,也很受启发。虽然美的讨论可能会是一个永恒性的话题,从柏拉图、黑格尔、李泽厚、邓晓芒到今天我们的讨论,可能都不会有一个被人们公认的结论,但正象前边发言的先生谈到的,这种讨论仍然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因为人类正是通过这种讨论才一直前进着。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尽管没有一个所谓的公认结论,可是每一种"定义"又都含有真理性或可取之处,都可以使我们在认识上更丰富、更接近真理。特别令我敬佩的是元博院作为一个书法美学研究机构重视讨论美学这样的哲学基础理论问题,并把这一点作为进行书法美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在本院普及,说明眼光看的很远,目标定的很高,研究的基础打的很扎实,为此,我也很乐意同大家一道来学习讨论,同时,我也相信我们一定能取得好的成果。"
资深媒体人,阳光报副总编韩文韬最后发言说:"今天的研讨会很精彩很别致,对我来说,是一次惬意的美的分享。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做了许多事情,是陕西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书法美学研究机构。作为媒体人我参加今天的研讨,听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尽管角度不同,形式多样,但理论性、指导性、现实感都很强,充分显示了硏究院专家学者的实力和水平,使我收获很大,感受很深,我希望研究院能够沿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开拓创新,越来越好"。
据悉,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与西安惠森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长期合作,并于硏讨会当日正式入驻西安惠森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有限公司。研讨会前西安惠森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冬青女士对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入驻该示范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李元博院长也代表该院表示了诚挚感谢。
研讨会结束前,李元博院长还代表陕西元博书法美学研究院向李星等五位新聘请的艺术顾问颁给了聘书。
责任编辑:朱文艳
审 核:马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