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特色农业 城市发展 军民共建 经济论坛 中国韵律 双招双引 爱心连线 环球资讯 中医中药 一带一路 文旅康养 产业政策 县域经济 部委动态 区域经济 应急救援 红色文化 中国汽车 党团建设 数字生活 商企策划 老人康养 社会与法 姓氏文化 智慧工匠 人文风俗 创新.创业 文化文艺 名模台秀 中外文化 非遗传承 艺术.收藏 武术.体育 影视娱乐 名家书画 校园风采 直播 名人访谈 视频 图片 生态中国 网民优评 热点追踪 科技人物 财经人物 公益人物 安全生产 企业与法 企业展秀 营商环境 上市公司 商界精英 品牌中国
温情校园 “饺”香四溢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106班开展“包饺子”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新闻·产经资讯2023-12-24 12:52 来源:原创 浏览量:351895

新闻·产经资讯河南濮阳讯(胡迷科 张永军)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及新课标下的劳动教育,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们的自理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态度,积极弘扬劳动精神,落实学校劳动特色教育,12月22日,濮阳市高级中学106班,在部分学生家长的指导下,开展主题为“温情校园,饺香四溢”的包饺子劳动实践活动。

  

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班主任刘燕老师先为学生们介绍了中国人吃饺子的文化习俗。饺子是中国传统美食,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说东汉末年瘟疫盛行,名医张仲景眼见灾民们饥寒交迫的惨状,便将羊肉和祛寒药材一起熬制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煮熟分给穷人们吃。现如今,饺子已被人们赋予了更多寓意。比如,“更岁交子”中,“交”与“饺”谐音,以此代表团圆如意。种种妙趣横生的寓意,使饺子成为了寄托美好心愿、融洽骨肉之情的食物,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明信片。

 

窗外寒意正浓,屋内暖意澎湃。这个冬至温暖又祥和,充满了节日的温暖与集体的温馨。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包饺子活动正式开始。同学们分成小组围坐在一起,同学们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大展身手,揉面、擀皮儿、包馅,餐厅里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断。虽然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包饺子的“新手”,动作略显笨拙,但在其他同学的带领下,包出来的饺子还是有模有样,千姿百态,有的弯弯的像个月亮,有的圆润饱满像一个大元宝,还有皱巴巴的干瘪得像一个瘦娃娃……学生们在学会包饺子的基础上还完成了“创新”,一排排个性十足的饺子形式各异,场面精彩,气氛和谐,到处洋溢着“家”的味道,“家”的温馨。可以感受到大家都享受在其中、沉浸在其中,此时的校园已然成为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讨论声、欢笑声交错进行,冬至的温暖与快乐充溢在每个人的心里,也包进了每一个玲珑可爱的饺子。经过大家的合力劳动,一盘盘饺子“整装待发”啦!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热气腾腾的饺子在大家的期待中端上了餐桌……孩子们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兴高采烈,很有成就感。吃着自己包的香喷喷的饺子,孩子们笑靥如花,挨着笑盈盈的伙伴,大家说说笑笑,其乐融融,桌间偶尔爆发出因为吃到某个奇怪形状饺子的欢笑声。热腾腾的饺子,温了孩子的胃,暖了孩子的心,大家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愉悦感与成就感在每一位学生心中久久回荡。

 

“这次冬至包饺子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了班级归属感,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品尝到了美味的水饺,亦能借此机会让同学们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一个个香喷喷的饺子里包着属于106班的感动与温暖,让冬日里的校园,又多了一份温情和暖意。”班主任刘燕高兴地说。

据了解,近年来,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充分依托学校环境元素,建立多元劳动课程体系,开设学校课程、家庭课程和社会课程,实现劳动教育日常化、课程化和特色化,真正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营造学生劳动教育的场景与情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意志品质,懂得自立自强,学会责任担当,以劳动教育推动更高水平育人体系,从而实现“以劳育人”的劳动教育新格局。

责任编辑:朱文艳

审    核:马荫超

相关推荐
0.0703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