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特色农业 城市发展 军民共建 经济论坛 中国韵律 双招双引 爱心连线 环球资讯 中医中药 一带一路 文旅康养 产业政策 县域经济 部委动态 区域经济 应急救援 红色文化 中国汽车 党团建设 数字生活 商企策划 老人康养 社会与法 姓氏文化 智慧工匠 人文风俗 创新.创业 文化文艺 名模台秀 中外文化 非遗传承 艺术.收藏 武术.体育 影视娱乐 名家书画 校园风采 直播 名人访谈 视频 图片 生态中国 网民优评 热点追踪 科技人物 财经人物 公益人物 安全生产 企业与法 企业展秀 营商环境 上市公司 商界精英 品牌中国
托起农村老人的“幸福夕阳红” --探访渑池阳光家园老年人托养中心

新闻·产经资讯2024-01-19 01:38 来源:原创 浏览量:296780

新闻·产经资讯河南三门峡1月19日讯(武玉兰 袁琳琳)腊八时节,本网工作人员一行走进了位于渑池县果园乡西村村的阳光家园老年人托养中心。走访在这里生活的老人,调研这里的居住环境。

 

走进院落,映入眼帘是幽静院落,卫生整洁的室外活动广场,各样的健身器材。这里的老人们一个个脸色红润,精神矍铄,或在门口晒着太阳听戏,或在门口长廊散步,或在活动室里打麻将,处处洋溢着温暖和谐的气氛。

 

“老伴儿走得早,我的身体又有毛病,几个孩子平日里都忙,最初决定来这里也是迫不得已。但是如今我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心情好,让我走我都不走啦!”调研员一行刚进屋坐下,86岁的老人张显曾就打开了话匣子。

和张显曾老人紧挨着坐在一起的,是大他三岁的亲哥哥张长命老人。弟弟是2023年2月份住进来的,经不住哥哥善意的“怂恿”,三个月后哥哥也从家里搬了过来。兄弟俩从小感情深厚,托养中心特意安排他俩住到了一个屋里。

“这辈子我没咋做过饭,孩子要是不在家,我一天三顿都是热点剩米汤和热菜,有凉馒头都能对付。这儿安排有专人给我们做饭,一个星期七天荤素搭配不重样。孩子们也再也没了后顾之忧,这日子别提多美了!”张长命老人爽朗的笑声响彻房间。

 

 

站在一旁的护理员介绍说:他们除了让老人们吃饱吃好,还定期为老人理发、洗澡、换洗衣物、床上用品,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喂食、送医送药……这些琐碎的、关乎着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日常事务,也是托养中心常年如一日的坚持。

这家托养中心的负责人叫赵晓峰,现年43岁,无论是外表还是性格都有着豫西汉子特有的憨厚劲儿。谈起在农村开办这样一家老年人托养中心的初衷和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他感触良多:“我自己本身是残疾人,年轻在外打拼没少受人白眼。期初,我也是不想出远门了,想着在家门口找点事做,机缘巧合下响应国家养老政策号召,就办了这家托养中心。这些年,心酸和艰辛很多,但每次看到老人们幸福的笑脸,听到老人的儿女们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内心都感到特别满足。让农村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这是一件积功德的事业!”

 

探访不知不觉间晚餐时间到了,餐厅里一派热闹的景象,丰盛晚餐香味扑鼻、诱人口水:玉米糁红薯汤、猪肉烩菜、大白馒头热气腾腾上了桌,老人们围坐在大圆桌前有滋有味地吃着饭,欢声笑语和饭菜的香气飘荡在房前屋后。

饱含一份真情,守护一份关爱。在河南渑池阳光家园老年人托养中心,尽管没有看到多么高大上的理念和大城市里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但却真切地看到了最真的心、最深的情以及最用心的服务。它谱写着一曲新时代敬老爱老的赞歌,稳稳地托起了一方农村老人幸福的“夕阳红”。

责任编辑:朱文艳

审    核:马荫超

相关推荐
0.2760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