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特色农业 城市发展 军民共建 经济论坛 中国韵律 双招双引 爱心连线 环球资讯 中医中药 一带一路 文旅康养 产业政策 县域经济 部委动态 区域经济 应急救援 红色文化 中国汽车 党团建设 数字生活 商企策划 老人康养 社会与法 姓氏文化 智慧工匠 人文风俗 创新.创业 文化文艺 名模台秀 中外文化 非遗传承 艺术.收藏 武术.体育 影视娱乐 名家书画 校园风采 直播 名人访谈 视频 图片 生态中国 网民优评 热点追踪 科技人物 财经人物 公益人物 安全生产 企业与法 企业展秀 营商环境 上市公司 商界精英 品牌中国
“桧柏精神”,此生伴我 ——母校汲师:我的涅槃圣地(二)

新闻·产经资讯2023-12-19 12:19 来源:原创 浏览量:360057

柳笛诗社欢送中央讲师团诸位老师

欢送中央讲师团廖晓英老师

新闻·产经资讯河南新乡讯(金树培)从1979年秋正式留校上班任教,到2003年秋正式调入新乡教育学院,在母校整整工作了24年。最初教我们下一届通过高考入校的大龄中师生,1980年开始教应届高中生通过高考入校的中师生(称作普师班或者大普师),1982年开始教通过专门的民办教师招生考试进来的民师班,1983年开始教初中毕业生通过专门的中师招生考试考进来的中师生,(称作小普师,大约是1985年之后就只剩下这样的中师生了),担任班主任。一直到调离母校,20多年中我先后担任过文选与写作、语文基础知识、语文教材教法、儿童文学基础、写字与书法、教师口语等师范生的所有语文类课程。课堂教学之外,我协助潘贵明老师等组织过柳笛诗社,单独主办过口语训练班,担任过语委专干、教务科副科长、教科室主任。先后主抓过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和教育科研工作。自己感觉为母校尽全力了,事实也早已证明,我的教学工作,学生是满意的,我的恩师们以及学校领导是充分认可的,我兼任的其他工作校方也是满意的。

 

校园绿廊

 

《新乡日报》总编高国新先生应邀来校讲学

在20多年对母校的奉献中,有两个地方我想多说几句。一个是我担任教师口语课(兼任豫北教师口语课协作组副组长)同时兼任学校语委办专干那一段时期,当时教育部师范司非常重视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口语课和语言文字工作,有很多具体工作任务,1992年还搞了全国大检查大评比,那年我们学校能够以优异成绩成为第一批语言文字工作完全达标的学校,我作为语委专干是做了很多的具体工作的,检查组要看的很多文字材料都是我亲自负责组织和整理的。当时还在省语委的领导下副主编(实际的执行主编)一本《教师语言艺术》,发行效果很不错。

 

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检查组来校做达标验收

 

1992年初版,1998年修订再版

另一个是我做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那一段时期。教育科学研究室,是根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形势大发展而新成立的,这个部门在学校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大约是1994年,这个部门一成立,勾洪波校长就让我做了这个部门的实际负责人。该做些什么呢?谁也没有经验,一切都是开创性的。从1994年到2001年,在主抓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方面,我还是做了许多工作的,起码有两件事值得说一说。

第一件事是,学校资深教育资料“抢救”工作。1、所有资深教师,尤其是已经退休了的老教师,都准备一节优质示范课,进班正式讲课的时候全程录像,录像带学校珍存,主讲人家庭也可以拷贝珍藏。若干年后既可以更加彰显资料价值,也是对讲课人很好的纪念。2、出一套《新乡一师教育教学论文集》。凡是本校教师公开发表的文章都可以入选(优先收集退休老教师的),这样就可以使老师们多年来发表的论文得以集中收藏,薪传久远,以备后人学习借鉴,而不至散失无觅。这两项工作当时都完成得很好。

 

1996年印行(新乡一师教育科学研究室组织编辑)

第二件事是,身先士卒,带领老师们申报项目,真做教育科研,做教育改革实验。

 

新乡一师教育科学研究室组织举行全体教师教育科研成果颁奖大会

当时中等师范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也很需要进行改革,需要把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确实贯彻到课堂教学当中去。我从语文、数学、政治、教育几个主要学科遴选了6位老师,到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为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成功申报了一个研究项目:学科素质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我们从1996年新入校的班级中确定了两个实验班,坚持了三年的实验改革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提出并确定了“学科素质教学”这一概念,还在这四个学科都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基本操作模式。我们严格规范的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引起了省教科所的重视,三年之后,他们专门组织了专家组来到我们学校进行现场考察鉴定,最后以优秀等级顺利通过结项鉴定。三年中项目组提交了三个阶段性实验报告,最后提交了总的实验报告,一共撰写相关论文70多篇。2000年我们将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所有材料整理出版了一本书——《学科素质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该书获得省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这三四年的付出非常值得,老师们普遍提高了教育科研意识,纷纷申报项目,而且熟悉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与操作过程。总之,老师们的教育科研素养大大提升了。

 

2000年出版,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在母校学习、工作、生活的20多年,回视一下,无非就是两点:刻苦地学,拼命地教。实际上就是在努力践行“桧柏精神”。自我感觉是对得起母校,对得起恩师们的。但是,更多的是对母校和恩师们的感谢和感恩,没有他们的培养,没有他们给我机会,我怎么会有今天这一切。可以说,我的高考被汲师录取,又留校任教,是我人生华丽转身的关键节点,说母校汲师是使我能够涅槃重生的圣地也不为过。

主    编:谢文正

责任编辑:朱文艳

审    核:马荫超:

相关推荐
0.0701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