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特色农业 城市发展 军民共建 经济论坛 中国韵律 双招双引 爱心连线 环球资讯 中医中药 一带一路 文旅康养 产业政策 县域经济 部委动态 区域经济 应急救援 红色文化 中国汽车 党团建设 数字生活 商企策划 老人康养 社会与法 姓氏文化 智慧工匠 人文风俗 创新.创业 文化文艺 名模台秀 中外文化 非遗传承 艺术.收藏 武术.体育 影视娱乐 名家书画 校园风采 直播 名人访谈 视频 图片 生态中国 网民优评 热点追踪 科技人物 财经人物 公益人物 安全生产 企业与法 企业展秀 营商环境 上市公司 商界精英 品牌中国
听宋才发教授《法学方法论》课程有感

新闻·产经资讯2024-05-09 05:13 来源:宋才发 浏览量:395426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3级硕士生 王威洁

 

新闻·产经资讯北京讯:首先,非常感谢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为我们这些刚入学的“研一”新生,开设了《法学方法论》这门必修课,为我们如何走好硕士研究生三年的学习之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十分感谢宋才发教授的辛勤付出与谆谆教诲,使我们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在精神修炼层面,都得到了许多启迪和智慧。《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主要是由:著名大学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的读书方法、研究生的资料积累方法、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与修改、研究生的治学与做人这六个模块构成。宋教授从这六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同学们传授知识与经验。

大学的宗旨是学术。大学之所以是大学,就是基于学术,基于学术创新。宋才发教授指出,一般地“教学”只能够解决大学的生存问题,唯有“学术”(科研)才能够解决大学的发展问题。大学的逻辑起点是学术,终点还是学术,必须崇尚学术立校、学术兴校,学术是一所大学的核心,学术始终是大学立身之本。因此,作为硕士研究生更应该认识到学术研究的重要性,要早早明确自己的学术追求,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己的学术创新能力,因为研究生也是学校知识创新的主体之一。宋老师还强调学术研究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同于知识普及和一般的大学课堂教学。学术研究追求的是创新知识,即要讲出人所不知、人所未言的东西。学术创新是学术研究的终极目的和神圣使命。学术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更多的真谛,获得更多的真知,最终增加人类知识的积累。除了大学教师之外,大学的研究生也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宋才发老师的教诲让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也应当积极成为学校知识创新的主体,感受到肩膀上担负着学术创新的使命与责任。

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志气和习惯最终决定人的未来。宋才发教授向我们讲述了他本人在1980年为完成学士学位论文《生产责任制是发展农业集体经济的必由之路》,赴湖北省广济县调研“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亲身经历。这也让我们心生敬畏,当时课堂上,我还惊讶于老师竟然为完成本科论文就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只身去农村调研与考察。这份对于学术研究的志气与执着,也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研究生要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知识功底,硕士生读书应当从“装知识”转向“找知识”阶段,并且要把“读”与“研”结合起来。经过课堂上宋教授关于研究生的读书方法这一部分的讲解,我深刻认识到研究生读书与以往读书的本质区别。目前阶段应当跳出“拿着口袋装知识”的阶段,学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带着研究问题在知识的河床两岸采集知识的花果,即掌握自学型的读书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渐做到理解吸收、融会贯通。宋老师强调研究生读书过程中应做到“四要、一必须”,即研究生要善于在读书中捕捉新的观点、发现新的资料和新的写作素材;要善于在读书中总结别人的写作经验;要通过读书触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动机、发现新的兴奋点;要带着准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去钻研有关文献资料,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文科研究生必须掌握调查研究这门基本功。宋老师的教导使我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懂得作为硕士研究生应当如何读好书。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应当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读书兴趣,把读书当作事业、生活、生命的一部分,明确读书不能够急功近利,读书要有恒心,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曝十寒,读书人要有向心、专心、疑心、恒心、慧心才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宋才发老师利用其多年来的学习与教育经验,总结出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与学术研究的方法,并且毫无保留的分享和传授给我们,教会我们积累知识的方法和路径。宋老师强调知识来源于日常学习与不断积累,要注重学习资料收集、归纳整合的方法。具体方法和路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会有效地利用图书资料,并且要对选择的图书资料非常熟悉,正确处理好“买书、借书、租书、与读书”的关系,不断寻求索取图书资料的科学方法;二是学会收集、整理他人研究成果的资料积累方法,并且应当明确搜集保存图书资料目的是为了科研的实际运用,不是为了装潢门面,要不断地收集新资料,不断地剔除过时的资料;三是要养成保存自己研究成果和档案资料的习惯,具体体现为要善于保存自己的学历、学位档案、人事档案、科研档案、工作档案,建立自己的数据资料库,形成自己的一套得心应手的资料保存办法,要养成保存自己在公众场合的演讲稿、已经发表的成果、未发表的成果、写作手稿、往来书信、录入软盘等资料的保存习惯。最后宋老师还启发我们知识无处不在,不只是来源于书本,更重要的来源于实践。硕士研究生必须眼睛向下、面向基层,掌握做田野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要在导师的指导和带领下,深入到农村社会实践当中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亲身的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力之所在。学术规范是学术的本质所在,必须倡导学术道德,清除浮躁作风。宋老师在课堂上强调“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源头和动力,学术创新必须以问题为中心,善于提出和捕捉问题是学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学术的生命,是高质量学术成果的保证。必须克服学术异化,让学术回归真正的学术。理论创新不是将“问题意识”当作标签到处乱贴,而是将问题意识贯穿研究的全过程。这也让我们意识到作为硕士研究生更应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坚持不断学习与积累,通过广博的阅读和学术研究形成深厚的学术积累,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最终实现学术创新。在学术道德层面,宋老师更是严肃地嘱咐我们:无论是作为学术研究者,还是法学研究生,无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在法律实践层面,都应当严格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学术成果必须注明来源出处,应当始终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严禁伪造数据、伪造科学依据、定义,严禁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不得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和著作上署名。学者不应当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学者要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宋老师这些话语,对于刚刚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初入学术领域的同学们来说即是敲响了警钟,也是打了一剂“预防针”。让我们牢记为学者在学术上要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精神;为学者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珠子那样维护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独创性、权威性。

先做好人,再做好文。治学要严谨,做人要良善。宋老师在课堂上耐心地教导我们:文如其人,只有人品好,才能文品好。要做有良知的学者,要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负责任,真正做到“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宋老师通过讲述自己学术成长的经历,现身说法地告诉我们,治学的过程就是苦中求乐、先苦后乐,苦中有乐的过程。要有为学术现身的精神和勇气,宁可一直坐冷板凳,也不能丢掉严谨的态度。并且做学问不能急功近利,要始终保持平常心,脚踏实地,执着追求。宋老师激励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塑造自己独立的学术风格、品格,不断追求学术创新。宋老师通过言传身教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搞学术研究并非易事,要有迎难而上不畏艰辛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将来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经过学习《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我受宋才发教授的影响颇大,十分感激宋老师。宋老师的文人风骨与谆谆教诲,为刚入学校还在迷茫期的我们,拨云开雾指引了方向。这也将给我留下一段难忘的美好回忆。宋老师的教导与嘱托我都会牢记在心,转化为学术成长之路上的力量与勇气,脚踏实地,不断求索。

责任编辑:朱文艳

审    核:马荫超

相关推荐
0.0750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