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特色农业 城市发展 军民共建 经济论坛 中国韵律 双招双引 爱心连线 环球资讯 中医中药 一带一路 文旅康养 产业政策 县域经济 部委动态 区域经济 应急救援 红色文化 中国汽车 党团建设 数字生活 商企策划 老人康养 社会与法 姓氏文化 智慧工匠 人文风俗 创新.创业 文化文艺 名模台秀 中外文化 非遗传承 艺术.收藏 武术.体育 影视娱乐 名家书画 校园风采 直播 名人访谈 视频 图片 生态中国 网民优评 热点追踪 科技人物 财经人物 公益人物 安全生产 企业与法 企业展秀 营商环境 上市公司 商界精英 品牌中国
初心不改、甘做中华梨园长青之柏, 创兴传承、勇挑豫剧闫派发展重担 ---豫剧大师闫立品亲传弟子朱巧云老师的德艺初心

新闻·产经资讯 2024-06-09 06:23 来源:原创 浏览量:596740

朱巧云老师已八旬有余,每日里还奔走在豫剧“闫派”研究传习之路上,她的言行处事、举手相间都闪射出老人家的朴实良知、纯贞爱意和慈悲喜舍。她为豫剧“闫派”的发展身传言教、伸枝散花,兑现了做为闫立品大师的亲传弟子诺誓。

新闻·产经资讯河南新乡讯: 朱巧云,1943出生,河南封丘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祥符调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原焦作市豫剧团主演;新乡市第七届道德模范;新乡市戏剧家协会艺术顾问;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祥符豫剧闫派朱巧云传习中心”艺术总监;封丘县闫派艺术朱巧云传习中心主仼。原封丘县政协常委、原封丘县豫剧团业务团长、主演;封丘县最美乡村文艺工作者。1951年在封丘县叶寨村闫家“窝班”学戏,师从王金玉;1954年考入封丘县豫剧团,1957年新乡地区汇演获名誉奖。1961年拜狮吼剧团高才生乔金兰为师,文革期间担任多部现代戏主演。1979年新乡市国庆献礼获优秀奖。1980年新乡地区汇演获优秀演员奖。1982年主演《孟姜女》、《斩皇子》,应邀到河南省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

 

朱巧云老师二十八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给了豫剧闫派艺术。

1984年全程随闫大师参加义演活动;同年“纪念梅兰芳大师九十诞辰”演出《凤还巢》,为闫大师配演彩旦程雪雁。1985年中国唱片社录制她与闫大师合演的新版《秦雪梅》,录制唱片和磁带发行全国。1986年拜师闫立品先生。1988年参加“闫派剧社”停薪三年追随闫大师系统学习闫派艺术,省内外巡演新版闫派剧目《秦雪梅》、《蝴蝶杯》、《西厢记》、《盘夫索夫》、《碧玉簪》等。2015年代表豫剧闫派参加梨园春《非遗心体验》演出;2016年移植创新梅门闫派《天女散花》,集戏曲、魔术、长绸舞三位一体,受到业界内外高度赞扬。2017年参加《中华豫剧祥符调高峰论坛》研讨会。为《祥符调》、《封丘颂》作曲。2020年参加民进中央《黄河保护与发展论坛》公益演出获专家好评。2021年2月,纪念闫立品百年诞辰《闫旦王生》活动中,演出闫派折子戏《蝴蝶杯.藏舟》、《碧玉簪.送凤冠》获省级奖;同年10月纪念闫立品百年诞辰《立德立品》活动中,演唱与丈夫闫松志共同创作的《忆先生》;同年获封丘县宣传部颁发的“豫剧终身奉献奖”; 多年来秉承闫大师“学艺术先学艺德,立艺德先立人品”的从艺信条,继承了闫派三分造型、七分神韵、典雅细腻的艺术风格。退休30年,坚持传承豫剧祥符调和闫派艺术,进行公益性演出、教学、戏曲进校园。

央视和省、市电台、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她的传承故事。代表剧目有《秦雪梅》、《蝴蝶杯》、《西厢记》、《凤还巢》、《珍珠衫》、《御河姻缘》、《孟姜女》、《三部武则天》、《穆桂英下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朱巧云老师用自己积存的经费在封丘县创建了豫剧闫派演艺机构和传习研究中心。她沒花国家一分钱,朱巧云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有限的工资和积蓄全都奉献出来,只要喜欢闫派戏,管吃管住免费教大家学习唱戏。

朱巧云之子闫晨旭,在其母的言传身敎下,成为河南封丘叶寨祥符豫剧闫家班第三代传人,封丘县闫(立品)派艺术朱巧去传习中心始创人之一。他1979进入封丘县豫剧团学习戏曲 ,1981考入新乡地区戏曲学校1985年留校仼教。

现担当新乡市舞蹈家协会主席,河南省舞蹈家协会理事,新乡市豫剧协会副会长的闫晨旭说:“任何艺术的诞生、蘊育、成形都有一番刻骨铭心的造化。我母亲朱巧云身心以赴,追遂闫立品先生二十八年倾其所有初心不改,不愧为中华梨园圣洁之柏!她是我身生之母更是我心灵的指路明灯!”

专程从香港来到河南封丘采风的资深人文学者和跨界艺术家陈又川先生,强烈感受第一次在封丘见到闫立品亲传弟子朱巧云老师时,便被她的无私的气格和大公的精气神深深地感染。他甚为感念的讲述道:“朱老师初次相识大爱磁场竟如此强烈,却待我亲如兄弟,话语不多却关爱有加,朱老师已八旬有余,事事处处都非常通透的闪射出她老人家的普适良知、纯贞爱意和深切慈悲。我情不自己流下了止不住的热泪……”

豫剧闫派戏的铁杆戏迷素芝女士深情地讲述道:“我小时候六七岁的时候就迷上了闫立品大师的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闫大师的了解,她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我,对闫大师的戏和生活越来越关注,小时候想学唱戏父母不允许,所以唱戏成了自已的业余爱好,没有老师的指导总也唱不出闫大师的味道来,从小时候都梦想着有一天能见到闫大师,能得到她老人家的指点,但我没有途径找到大师的信息。直到九六年得到大师去世的消息,我大哭了一场,梦想支离破碎,世上再无闫大师了!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我对闫派戏的热爱情节却越来越重,

自已心灵的归宿,那就是学闫派戏,唱好闫派戏。一次的机缘巧合遇到了以前在焦作剧团和朱巧云老师排《藏舟》的演员,朋友把我介绍给了朱老师,第一次来朱老师家,朱老师和谒可亲,毫无保留地把闫派唱腔的技巧说给我听,指出我唱腔的优点和不足,鼓励我好好学唱闫派戏,那一天朱老师又请我到酒店吃饭,有两位老艺人作陪,当天又留我住到了老师家,那一晚上一觉到天亮,真的好像到了娘家一样,我感觉象一个走失了几十年终于回到了自己家,找到了自已的娘一样。我回家给我儿子说朱老师几十年了都这样,只要喜欢闫派戏,管吃管住免费教唱,我儿子说现在这社会还有这样的老师?我说是真的。”

 

河南封丘国学馆李泉成院长(右)、豫剧闫派亲传弟子朱巧云老师(中)、香港资深跨界艺术家陈又川先生(左)。

素芝女士向我们介绍说:“一晃六年过去了,我工作忙,一年来不了几次,但每次来朱老师这里都会碰到来着全国名地的闫派戏迷来学唱戏,老师不分专业和非专业都认真教唱,把自己的工资都用在了给闫大师办事和招待来人上面,一开始儿女不支持,朱老师说不管你们干不干,我把房子卖了也要干,把老师交待的事干好,去传承闫派艺术,老师二十八年如一日地坚持着,也感动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戏迷朋友,都加入到了这个行列中,给闫大师做纪念馆困难重重,历时三年,朱老师带领家人和志愿者往返封丘和仝蔡寨无数次,有捐款的,捐物的,做义工的,也发生很多感人的故事。”

善知善认学习豫剧闫派艺术的人们被感动着,这不仅是艺术上的习闫传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创兴传承。

责任编辑:朱文艳

审    核:马荫超

相关推荐
0.068495s